当经验成为主义——翁奋个展
2010.01.30 - 02.28

新闻稿


由策展人顾振清发起的《当经验成为主义:翁奋个展》将于2010年1月30日在北京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拉开帷幕,观者可借此体验艺术家翁奋带来的艺术思考。

翁奋很早就开始关注中国近三十年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当下,经济增长的迅猛势头和无所不在的机遇不断激发全民对财富的向往、崇拜和全力以赴的追求。轰轰烈烈的建筑工地、红尘滚滚的拆迁现场、新鲜出炉的各式楼盘、不断涌现的钉子户等画面已蔓延到中国现代化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急速的城市化进程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美丽、光鲜的都市皮肤之下,潜伏的危机正在悄无声息地渗入每一寸骨髓。

艺术家创作期长达10年的《骑墙·海口(2001年——2010年计划)》系列摄影呈现的正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心理的变化和落差。作品图像总让观者产生一种无法置身度外的心理投射体验,不由自主地顺着少女的视线来观望巨无霸式的现代化城市。正如艺术家所言“剧烈的城市化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这牵涉到我们的历史,还有今天和未来。”

2008年以来的“累卵计划”系列以脆弱蛋壳的沙盘样式提示观者关注当前全球、国家与个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装置中,所有建筑道具的造型都来自翁奋对不同城市记忆的分别抽样和重塑。蛋壳易碎、易被伤害的特性有着多重明喻、暗喻。“危如累卵”的寓言性表达,无疑警示着今天全球化条件下沉浸在快乐原则和欲望游戏中的消费社会。沙盘推演式的装置《意识形态》演示了全球两种重要货币板块相撞所造成的震撼场景。这一虚构的货币地震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就已制作、实施完成,并在当年10月波兰波兹南国际艺术双年展上引发欧洲观众的强烈反响。就此,翁奋事实上扮演了先知先觉的预言家角色。“累卵计划”凸显的的是艺术家个体对中国和美国的大大国博弈时代所表现出的政治、金融和社会文化问题的体验与理解。翁奋近距离地披露城市发展的矛盾,再一次地走进城市人的内心冲突,它特别指向了今日的中国,揭示了某种集体无意识的脆弱和虚妄,触及到了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的意义。

翁奋曾说过,“世界对我们的伤害永远都是巨大的,我们对世界的批判也许是无力的,但肯定是必须的!”这也许代表了艺术家的立场和态度。(白盒子艺术馆)


发起人:顾振清
展览总监:孙永增
开幕酒会: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下午3点
展期:2010年1月30日至2月28日
展地:白盒子艺术馆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0:30 - 18:00
(春节期间闭馆时间为:2月8日星期一至2月19日星期五,2月20日起正常对外开放)

策展人文章

自由与自主
 
顾振清
 
自由在非平等的既有国际语境中,往往被理解为拒绝、不合作,甚至是叛逆、抗争、颠覆。在欧美中心主义数百年来累积的权力话语体系面前,无论中国如何拼命学习追赶,总是学不像、赶不上。现代性的所有标准、游戏规则和价值判断是欧美一手打造并操控的。中国、印度等都是现代性的跟进者。于是,中国总是被动的。中国被格式化、被定位、被规范、被定价,甚至被动地说不。“中国可以说不”的立场和态度,也是现代性的产物。说不的声音,在上百年拿来主义式的举国学习、全民借鉴之后,总夹杂了一种背叛师门的类俄狄浦斯情结。
中国可以说不,跟谁说不?跟什么说不?
跟欧洲列强说不?他们今天到底还有多强?
跟美国单极主义说不?美国今天究竟是你师父?还是你哥?中美国和G2的烟幕是谁放出来的?奥巴马其实挺顺应时势的,强调对话、谈判和妥协。冷战已然过去许多年。世界各国求同存异、共存共荣、各自发展,才是大势所趋。识时务者为俊杰。奥巴马如今玩的是软实力、巧实力。一句话,大打文化牌,输出价值观。 
那么,跟人类的普世价值说不?
全球化条件下的当代社会,是所有国家、民族和个人面前的共同语境,不容谁回避,也不容谁超然物外。
在人类普世价值的通约下,中国的差异化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不必在欧美话语和价值体系中寻求自由、叛逆和突围。中国也没有必要对欧美话语和价值体系的进退太较真、太当回事。市场经济三十年来,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已经有所作为。其实,中国的差异性发展,利在避免全球社会文化同质同构的整一化危机,功在人类普世价值的不断建构、充实和更新。
中国自有文化传统,历史上还很自在地当过文明楷模。中国也有容纳吸收外来文化、自我更新的气度和风范。相对于欧美来说,中国的差异性才是核心竞争力。自由、平等、民主、法制,当今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多出于欧美之手,这是现代性发展的历史结果,但并不是人类发展唯一的历史结果。全球化表面上是人类文明整合的一个进程。但全球化并不是一厢情愿的美国化熔炉。在多极化的国际社会母体中,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越来越显著,全球化也相应地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能够承载多元文化的竞相发展。多元文化共存共荣,既是全球社会的现实,也是人类大家庭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向、一种将来。
放弃对自由的认识论、本体论纠结,直奔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主题,中国才能把握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就是自己埋单,自己说了算。爱谁谁!中国应该意识到今天迅猛发展是文明的复兴,而非仅仅是大国崛起。中国没有必要总是在挑战、对抗一个个假想敌,没有必要总是说不。面对当今的文明冲突和大国博弈,中国自有底蕴。立足自主发展、和平发展。中国就有可能走出一条差异性发展的康庄大道。和平崛起的姿态意味着扬弃斗争哲学,改变竞赛心态。中国可以凭借另一种现代性谋求社会福祉、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国可以自说自话,可以自以为是。
当下,国际间的政治、文化权利博弈从未停止。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会议”,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在拿人类和地球的终极命运说事。它们以环境恶化、温室效应、资源耗尽为砝码,树立绿色革命标杆,藉此继续强调其价值观的一贯正确性、强化欧美话语权的中心主义地位。数百年前,欧美国家占尽现代性优势,借助船坚炮利的硬实力,对全世界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和人民实施丛林原则,打你没商量,抢你没商量。中国传统社会传承了一种深具21世纪文化先进性的“天人合一”思想。无论其多么符合环保、低碳、绿色的价值诉求,却在帝国主义弱肉强食的逻辑下,统统被视为劣等文化遗存。数百年后,发展中国家的兄弟们经过长途跋涉,气喘吁吁地赶到G8会场,刚坐定,试图与富国俱乐部的大哥们平等对话、“华山论剑”一番,G8们却又脚踏“低碳”风火轮,平步青云,高踞到夫子自道的讲坛之上。欧美发达国家祭出新的碳关税法宝,妙手空空,将巧取来的“天人合一”价值观,蒙上一件科学至上的宗教式外衣,立刻当作圭臬、大旗、虎皮,满世界挥舞,号令天下群雄。欧美自我加冕为正义女神,再次居高临下地指点江山,数落后发展国家的不是。定位与被定位、规范与被规范、限制与被限制的冲突,其实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低碳经济增长点争执的谜底。在欧美炮制的气候问题的语境下,减排、减能耗的普世价值观念一律被工具化。欧美国家无限拔高绿色文明的先进性,借助强劲的文化软实力,试图把环保原罪转嫁、强加在经济起飞的后发展国家和人民头上。它们楞把世界当成平的,将所有责任一古脑均摊给尚未拔掉穷根的后发展国家和人民,然后遏制你没商量,盘剥你没商量。当然,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欧美眼中的二元对立的壁垒早就过时。现在是一个全球合作的时代。中国主流的价值观,其实与欧美玩转的普世价值有着相互重合的巨大通约性。不言而喻,价值观中还有短线价值和长线价值的落差。在中国现代性与当代性社会文化交错发展、问题和矛盾频发的紧急事态中,有时,一些短线的价值理念,更能到一剂猛药的作用而已。犯不着欧美媒体天天大惊小怪,一会儿捧杀,一会儿棒杀。2008年金融海啸袭来,中国人倒是处变不惊,泰然自若;十年来欧美学者的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中国更是视作笑谈,坐看云起云落。为何如此?谜底是中国自主了。自主了,也就充分自信了。
独立自主的人与人、国与国,彼此之间,才有和谐共处,才有针锋相对。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中国当代文化具有差异性发展的巨大潜在空间。“天人合一”的朴素理念是中国人在不同的现实境遇中安身立命的伦理哲学和世界观,既然人与天地和谐相处、人对自然皈依融和的法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髓,那么,绿色、环保、低碳、减排、降耗的概念,也就是中国文化认证体系所贡献的一份历久弥新的精神遗产。中国完全具备绿色文明发言权和解释权的文化底气。关键还要看,中国的当代文化能否建设性地发掘、创造性地转换自身传统底蕴中的这种普世价值。
中国必须强化对自身文化的学习,必须强化对自身文化的再创造。欧美文化有着令人尊敬的自我批判、自我反省的传统。其实,中国当代文化也毫不欠缺类似而不雷同的自我变革能力。中国人的远见卓识,时常能穿透现实世界的窗户纸,洞察将来。
中国可以在许多领域说了算,说到做到。自主,就是提升内驱力,减少对外力的依赖。自主,是自立、自在的滥觞。借助全球化和当代性的建构,中国也可以输出文化、输出价值观,在许多地方一言九鼎。中国可以发挥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当然也要逐渐习惯去听他人说不。
中国可以不说不。因为“说不”的语境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自由,到自主,中国针对欧美现代性的学习期、研修期和实习期都已经结束了。站在当代文化立场,中国有着巨大的价值观优势,也有巨大的创造力。中国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勉力制订新的标准、游戏规则,然后主动推行出去。先自我埋单,再让他人埋单。中国三十年来创造了发展中国家最因地制宜的一种当代文化价值。当然可以自我言说、自我肯定。
中国可以不跟他人说不,但却要时常对自己说是。说不,并不是一种文化自信;说是,才自在,才是道理。

艺术家:

    翁奋

展览现场




作品

  • bird's eye view-new BeiJing 1
  • bird's eye view-new BeiJing 8
  • bird's eye view-new beijing 9
  • bird's eye view-shanghai 1
  • bird's eye-shanghai2
  • on the wall-haikou 2001
  • on the wall-haikou 2002
  • on the wall-haikou 2003
  • on the wall-haikou 2004
  • sitting on the wall-haikou 2006
  • sitting on the wall-haikou 2008
  • sitting on the wall-haikou 2009
  • sitting on the wall-haikou (2005)
  • 纪念碑-华尔街1
  • 纪念碑-雷曼兄弟
  • 骑墙海口2007(新版本)
  • 意识形态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