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
策展人:王春辰
出品人:孙永增
展览总监:曹茂超
策展助理:韩雪 沈菲菲
主办:白盒子艺术馆
白盒子艺术馆 2014年11月15日 – 12月4日
韩国艺术家金佶煦的个展——“心印”于2014年11月15日在白盒子艺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王春辰策划,展览将展出金佶煦的最新四年的作品 17件,本次展览是金佶煦时隔四年后的再次在北京展出。
金佶煦长期工作生活在韩国大邱,近几年在北京设立工作室。大邱静谧的现代田园生活、深厚的佛教传统,以及日益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北京,成为他创作的主要给养。近几年的创作以黑色大漆为材料,通过在画布上不断研磨,使画面呈现出黑色厚重的浮雕感,试图描绘理想的当代贤者之像,末了却是空悲与无奈。
作品中人物的面部几乎从无表情,大都闭目无口,似乎进入佛教中的冥想不言的境界,此形象与他喜欢在肃静的环境中创作思考,并崇尚东方佛学精神有直接关系,艺术家说自己的创作是“坐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内心履历”,因此,我们通过作品可以走入艺术家的内心并与之对话。金佶煦作为韩国艺术的中生力量,他的艺术是对现代韩国艺术的新的考量。他追求的艺术是既不过度的西洋化,但也不是一味的古典主义,而是以东方文化的特有内省体验。
金佶煦,1961年出生于韩国,现工作生活在大邱、北京。多次参加国际群展并举办个人展览,作品被众多美术馆收藏。
策展人文章
心印——韩国金佶煦的绘画
王春辰
在今天的世界范围内,关于绘画依然是一个热门话题和实践行为;它不因为当代艺术的多媒介化而导致衰败,反而有大兴繁荣的状态。这在我们观察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展览以及实践中的艺术现象,都是可以得到证实的,那为什么在现代的美术史里绘画被宣告结束或死亡了呢?这样的声明常常导致人们在观看绘画时失之无据。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对绘画再次进行反思和分类:一类是并不关乎现代美术史的叙事线索和结构的,这是最广泛的实践行为,它们只关乎绘画自身与实践者的真实状态而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具有非美术史叙事的另一种意义或真实的主体意义。第二类的绘画则是自身的构成完成与现代美术史写作的关系,它只存在于历史的叙事里,不存在现实的观念接受中,这一类绘画一次又一次再阐释绘画是否死亡的问题,也一次又一次证明了绘画没有死亡。这一类可以说关于绘画的绘画,它们常常超出一般的绘画认知,而且已经不把绘画的识别性当作主要面对的问题,而是把非逻辑、非叙事、非视觉当作一种认知命题,挑战的是人类视觉与心智的观念构成。这两类目前又相互交错、吸收,使得现实的绘画创作既与历史叙事有关,也与非历史关切有关,但又无关,究竟它的实质只与绘画的创作主体的意识有关。这种唯一独立性的绘画意识是有可能超出典范的现代美术史叙事的,它要紧的是我们抛开一切美术史叙事的成见而去观察实践中的绘画是怎样进行的。
韩国金佶煦的绘画介于这两者之间,它们反映着画家的挑战和应对。他抓取历史的图像,但不是创作历史画;他让图像变形,但不是为了印证现代主义的形式感;他以韩国的文化为背景,以自我的感受为源头,去构成自己的绘画图式和质感,用自己最强有力的内心去感受文化历史。所谓绘画,自它产生以来,不过就是创作者的内心世界的投射,是一种自我信念与信仰的痕迹。现代绘画的建构其实是另一种内心世界的建构,它以消除图像故事为基本点,但它的原则没有变;对于金佶煦,他生活在韩国大邱,这里是一片广袤的城市带,上个世纪70年代,这里产生过很有影响的韩国现代艺术,极大地促进了韩国现代艺术的新意识觉醒,使得大邱市成为韩国的现代艺术的先行者。金佶煦的绘画是这种意识的后续一代,他对经过一轮洗礼的韩国现代艺术有着新的考量,他追求的艺术是既不过度的西洋化,但也不是一味的古典主义,而是以东方文化的特有内省体验,用厚重的东方漆艺进行创作,他的绘画既有油画的恢弘,也有浮雕的空间感,但主要是表达另一种精神的挣扎、心灵的震动,是剧烈的现代精神内爆的图示。
从某种意义上,他的绘画代表了当代的新倾向:再次开启心灵的精神世界,超越纯视觉的形式思辨。因为有内容的精神远远多于形式的静穆,而当代社会对再次张扬人的精神的吁求变得更加紧迫。金佶煦用自己的绘画在践行着这样的全球关切,这也是绘画在这个新千禧年重新获得生命的机会。
2014年10月29日 于美国密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