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滿 苍鑫&Nacho Zubelzu(西班牙)双个展
2016.06.12 - 07.05

新闻稿

萨满:苍鑫与Nacho Zubelzu

 

白盒子艺术馆将于6月12日呈现展览:“萨满:苍鑫与Nacho Zubelzu”,首次将苍鑫和Nacho Zubelzu这两位国际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在北京并置呈现,集中展出了两位艺术家新近创作的作品。

 

《巫术中的人工智能》(2015-2016)是中国艺术家苍鑫(1967年生)近期创作的新作品。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苍鑫不但是中国当下历史一系列重大社会政治和文化变革的目击者,也是积极参与其中的身体力行者。在这里展出的一对装置,包含了一个可移动的解构,其上两条银黑色巨龙相互咬尾,一只似公、一只似母。作品在外观上与罗马梵蒂冈博物馆内《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中缠绕躯体的海蛇有着几分相似,这里的两条巨龙也在方体基座上呈环行姿态扭动。在苍鑫的新作品中,多次出现了并置拼合的形态,如:男-女、人类-动物、人类-机器。而西班牙艺术家Nacho Zubelzu(1966年生)的创作与苍鑫的作品构成了相对立的“对话”。在古代中国,龙是象征神秘、力量、与帝王仪式有关的符号,这正与Nacho Zubelzu的《游牧》(Transhumance, 2013)中白色的龙鳞图案表面相呼应。苍鑫装置作品的深色调和使用材料的坚硬质感,与Nacho Zubelzu作品《雪中木》(Wounds in the snow, 2016)的洁白和精致特质产生鲜明对比。

 

不过,两位艺术家却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对自然灵力的崇拜——他们是两位萨满。正如Nacho Zubelzu在他的表演作品《生命旅程》(Life Journey, 2012)中表明的那样,他以一个外部客体的身份介入自然,体现出西方思维中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而苍鑫则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参与着自然,这种道家思想在他的一系列表演-摄影作品中有所体现。在作品《天人合一》(2007)中,艺术家躺在岩石上,身体的阴影和石头融为一体,成为壮阔自然风景中的一部分,不禁令人联想到北宋绘画的构图。

 

《巫术中的人工智能》呈现出一种终极悖论,即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作品在视觉上与《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的相似,与其说是巧合,倒更像是一种反射行为。抑或,它隐喻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不断向西方求索,却最终一次又一次地回归自身文化根源。苍鑫和Nacho Zubelzu正如磁铁的正负两极,映射了两种艺术传统之间的对立和交集,两条巨龙时而扭打时而相融,这正是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风貌,阴与阳的哲学。

 

本次展览由西班牙著名策展人苏珊娜 ·珊茨(Susana Sanz)和莫妮卡·阿尔瓦瑞兹-卡日加(Mónica Álvarez-Careaga)联合策划,由北京白盒子艺术馆和西东国际合作举办。西班牙政府教育、文化和体育部和西班牙驻华大使馆予了大力支持。

 

苏珊娜 ·珊茨

策展人文章

萨满:苍鑫和Nacho Zubelzu

 

Susana Sanz 博士

 

在特洛伊城被围困期间,一座神秘的木马被抛弃在城门口。我们都知道这是足智多谋的希腊人想出的渗透进敌人城市的策略。我们不会在歌颂奥德修斯的智慧,阿喀琉斯的勇敢以及其它神话英雄上浪费时间,而是要赞扬高喊着“蠢货,就算希腊人带来礼物你们也不要相信他们”,并要摧毁木马的那些人的疑心。在维吉尔的《埃涅伊德》中,波塞冬的祭司拉奥孔激怒了凶残的海神,他派了两条蛇去结束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的生命。温克尔曼(Winkelmann)在他的《古代艺术史》(1764)中将在希腊-拉丁风格雕塑作品《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中得以体现的这一幕描述为西方艺术史中痛苦和暴力的原型(prototipo)(尽管作品有着非同一般的美)。这是有关拉奥孔一系列自相矛盾的地方中的第一个。事实上,这位祭司所受到的惩罚被特洛伊人错误的解读为木马是圣物的证明。就好像导致这一专断、不公的惩罚的原因并不是拉奥孔试图摧毁木马,而是他对抗神灵,触犯禁忌。

 

《巫术中的人工智能》 (2015-2016)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关键人物之一 — 苍鑫(中国,1967)的新作。在超过2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不仅是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巨变的见证者,更是一位积极的参与者。这两件装置由一对可移动的结构组成,上面竖立着两条凶残,暗银色并互相衔尾的龙,一条龙有着男性的面孔,另一头龙则有着女性的容貌。就像收藏于罗马梵蒂冈Pío-Clmentino博物馆的《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中缠绕着拉奥孔身体的大蛇那样,这两条龙也扭曲着身体,在一个方形的基座上做出圆周运动。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做着圆周运动的龙和方形的平台代表着一对互补的矛盾,即天与地的矛盾,这一矛盾在许多不同文化的神话中被多次提及。在苍鑫的新作中,我们还能观察到其它的矛盾,例如男女,人兽以及人器(这一点通过装置隐藏的电机体现)。在苍鑫和西班牙艺术家Nacho Zubelzu(西班牙,1966)的作品中我们都能找到对立,但却对话的两极。那条有着男性面孔的龙让人想起拉奥孔的表情,在他与有着女性容貌的野兽的缠斗中,两人最终猛烈而痛苦的拥抱在一起。在古代中国,龙是一种神秘,权力以及与皇帝礼仪联系在一起的象征,这一点恰好与Nacho Zubelzu系列作品《动物迁徙》(2013)中的白色鳞片呼应。苍鑫作品装置的暗色调以及使用的坚硬的材料与Nacho Zubelzu作品《雪之伤》2016的白色和使用的轻柔的材质形成了对比。

 

然而,如果两位艺术家有什么共同点,应该是他们在自然面前所选择的角色:萨满教人。从九十年代神话般的行为艺术开始,比《踩脸》 (1994) 或 《为无名山增高一米》(1995), 苍鑫没有将自己的身体当做他行为的主要画布,而是将其作为载体,语言工具和沟通方式。而沟通正是他的系列作品《交流 系列2(1997)的支柱之一,在作品中他拍下了自己最早的行为艺术,即用舌头触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物品。若干年之后,他通过系列作品《交流 系列4 (2002-2011)阐述了身体与外界相连的观点,在作品中他独自一个或和其他人一起,面对中国或全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建筑,做出不同的体操动作,在每一个动作的最后,他总是躺倒在地,拥抱地球,并用舌尖触地。最终,这一对工具化的实践将集中在把他的身体作为与自然进行精神连接的工具上。很多近距离欣赏过他的作品的人,将苍鑫成为中国艺术的萨满教人。不可否认,在他的创作演变中,苍鑫将当代艺术的实践和中国最深层次的精神传统连接在一起。如同萨满教人那样,苍鑫在大自然中进行表演并举行仪式,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连接和沟通人与天的要素。

 

与苍鑫一样,Nacho Zubelzu也进行着他作为黄教(格鲁教)僧人,作为自然,人和艺术之间的桥梁的工作。就像在装置《金色之笼》 (2016)里那样用金色画出骨头,岩石或树枝那样,这位西班牙艺术家将这一块一块的自然去掉语境,改变,并变得神圣。然而,Nacho Zubelzu根据以人为中心的构思(西方思想的基础)接近自然,即作为外部参与者介入并改变自然,他的行为艺术《生命之旅》(2012)就是一个例子。与之相对的是,就像道家思想所阐述的那样,苍鑫介入自然,但认为自己是自然的组成部分,这点也体现在他的行为艺术-摄影作品中,比如系列作品《天人合一》(2007),在这个作品中,苍鑫躺在岩石之上,他的身体轮廓与岩石融为一体,就像一位北宋画坛的小人物居住在优美动人的风景中。

 

《巫术中的人工智能》 为我们展示了最后一对矛盾,即中国当代艺术和西方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苍鑫的作品将《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作为视觉参照物并非偶然,尽管也许这只是艺术家反射性的动作。或者这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现状的比喻,总是向西方看,但却一次又一次的回到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就像互相吸引的两极,苍鑫和Nacho Zubelzu展现了两种相对相交的传统,两条缠斗并融为一体的龙,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阴和阳。



Nacho Zubelzu.(旅行者本色)Viajero que era naturaleza.

 

Mónica Álvarez Careaga

 

白色的荒漠,一个无限美又无限空的地方,加上完全自由和自给自足的人类,这一概念主导了西班牙语艺术家Nacho Zubelzu (Reinosa, Cantabria,  1966)的展览La memoria blanca (Santander, 2005),在这次展览中,他将自然转化为感官和回忆的甲胄的能力再次得到确认。上文提到的概念在他的项目Trashumancias2014年到2015在马德里,北京和东京展出)中又再次出现,这一项目确认了他创造多义词的能力。组成作品的白色小纸圈指融化在山上的雪花,指移动中的寻找牧草的绵羊毛。主导自然空间的流动的,持久的,重复的动作,Zubelzu在作品中将其概念化。

 

棕熊的瓜子,测绘线条或者有关生物形态的线条是Nacho Zubelzu作品美学上的特点,他将树叶,树木,山,动物和道路作为造型的素材,作为生动而充满变化的几何学。在几乎三十年的时间里,怀着崇敬和功利之心,Zubelzu致力于将自然的力量,美丽和威严转化为抽象的图像,因为他知道这对在自然的尺度和力量面前不受保护的个人的意义。

 

在展览La tinaja de Diógenes, (Santander, 2015)中,Nacho Zubelzu对世界的有限性以及人类发展的物理和文化环境进行了反思。作为一位有着丰富旅行经验,并创作了许多与自然和乡村文化相关的作品的创造者,Zubelzu有着这样的信仰,即艺术是与生命密切相关的,以观察,视野,共鸣,记忆和诠释为基础的。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发现哲学,人类学和考古学的回声。他的主张可以说是文化主义(culturista)的,他渴望捕捉人性的精华 — 他很早就对其它民族的特点和传统职业产生了兴趣。对于创意工作手工方面的享受以及与作品物理建造的紧密关系是他艺术研究的源头。

 

Nacho Zubelzu的作品结果非常多样,这些结果遵循了使其产生的意图。他作品的主题非常广泛,从与他所居住的Campoo地区(Cantabria, España)农村经济相关的自传体回忆,到象征性元素被当做抽象标志使用的密封提议。

 

通过使用有个人特点的技术和载体,例如钢笔画,丙烯颜料,涤纶树脂(PET)雕塑,缝制织物,视频和装置,Nacho Zubelzu对于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和工作的圣神价值做了造型和空间上的诠释。

 

Zubelzu内化了欧洲和非洲不同的大众叙事方式来创造一个个人的黄教(格鲁教)世界,一个影像而不是器物的世界,总是提及物品的诗歌地位,提及光亮和黑暗的区别。在他的画作中,在透明的甲基丙烯酸酯之后,图像以相反的方式出现,强调创意(发现和揭示的概念介入其中)的魔力。

 

Zubelzu的作品试图让观者惊讶,与他们倾向以形式主义的方式去欣赏作品相矛盾。利用惊奇和神秘元素的可能性,这一目的通过立刻存在的魔力实现。创作的快感古怪而缺乏实际的功能性,是一项Nacho Zubelzu独立并充满激情的完成的,富有诗意,获取本体学知识的工作。


艺术家:

    苍鑫&Nacho Zubelzu

展览现场




作品

  • 9 生命之旅 2012 行为艺术(西班牙 阿尔托坎普) 布上丙烯 火 平底锅 龟足 6块装好的玻璃板(尺寸分别为2m x 130 cm) Nacho Zubelzu Life journey (detail) 2012 performance
  • 10 Nacho Zubelzu 动物迁徙 11 2013 布上剪纸 60x80cm Trashumancia 11 2013 Cut paper on canvas 60x80 cm
  • 11 动物迁徙 12 2013 布上剪纸 97x136 cm Nacho Zubelzu Trashumancia 12 2013 Cut paper on canvas 97x136 cm
  • 22 金色之笼 2016 木棒 金色油漆 尺度可变Nacho Zubelzu Golden cage 2016 Sticks and gold paint variable dimensions
  • 13 法国-阿尔勒 “棍”系列 2014 纸上墨水 102 x 33 5 cm Nacho Zubelzu Arlés-Francia Estaca series 2014 Pen and ink on paper 102 x 33 5 cm
  • 5 无题 2006 X光片 61x61 cm Nacho Zubelzu Untitled 2006 X – ray paper 61x61 cm
  • 2 木已成舟 1999 布上墨水 1 50x1 50 cmNacho Zubelzu Maderable 1999 Pen and ink on canvas 1 50x1 50 cms
  • 16罕罕布雷(冈比亚)“墙”系列 2015 不同国家的纸盒 聚酯 树脂 油漆 Nacho Zubelzu JANJABURÉ (GAMBIA) Walls series 2015 cartons of various countries polyester silocone and painting 127x121x14cm
  • 19_苍鑫_上溯空性_下及万有_90x90x230cm_机械装置_2011_cangxin_evolution_and_involution_90x90x230cm_machanical_installation_2011
  • 18_苍鑫_对峙_隔空打物_铁皮钢架_木_370x400x1000cm_2010_cangxin_confrontation_to_hit_something_across_the_air_metal_wood_370x400x1000cm_2010
  • 17_苍鑫_对峙_隔空打物_铁皮钢架_木_370x400x1000cm_2010_cangxin_confrontation_to_hit_something_across_the_air_metal_wood_370x400x1000cm_2010
  • 苍鑫 巫术中的人工智能-方 220×240×140cm 树脂 铅皮 发电机 集成板 铝合金 2015-2016
  • 苍鑫 巫术中的人工智能-圆 220×230×190cm 树脂 铅皮 发电机 集成板 铝合金 2015-2016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