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值
2022.12.10 - 2023.01.20

新闻稿

均值

展览开幕:2022年12月10日(周六) 15:00
艺术家:顾小平
策展人:李章旭
白盒子艺术馆

顾小平继2016年《行走的墨线》、2019年《观物取象》后,即将在白盒子艺术馆举办第三场个展《均值》,于2022年12月10日下午3点在北京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将展出顾小平从2020年至2022年以来创作的《均值》系列的抽象实验作品。

艺术家通过不断拉动墨绳的方式填充整个平面空间完成其系列作品——《均值》。艺术家选择采用中国传统木匠所使用的墨斗,细绳穿过墨仓,浸满墨汁,拉动墨绳在帆布上弹开留下一痕墨迹,反复再反复,直到完成整幅作品。可以说《均值》是艺术家从2013年到2019年创作的系列作品《行走的墨线(Ink Lines in Motion)》的延续作品。

顾小平将作品画面以极为简洁、纯粹、极端化的线条作为对象,无穷尽的在整个作品空间中铺张开来,构建其固有的形态。单色作品由连续、重复即单调又辛苦的过程,获得了无限的时间性与普遍性。创作技法,是独特的,而艺术家为此承受的痛苦,也是唯一的。持续反复一个行为,而其反复一个行为的过程,即修炼,继承了古代文人化“修心”与“炼体”的传统。

作为本次举办个人展的艺术家的同时,又作为中国-前卫乌托邦主义者(Chinese-Avantgarde Utopians)群体之一,艺术家顾小平更多是以通过自身技法来达到“追求属于自我境界为目的”的艺术家。

策展人文章

均值 Moderacy

李章旭(LEE Janguk)

艺术家顾小平,于1990年多以实验性前卫艺术活跃于艺术界。2010年来到北京,通过新的行为艺术以及绘画创作等,继续着属于艺术家一人的艺术实验。作品《病毒》(Virus 2005),在行为层面上通过形态的反复[ 例如顾小平的作品《高一些,再高一些(Higher, than Higher)》1999,《你好, Hello》2001等。],在表达方面通过平面绘画装置为媒介,呈现给观众一种人为或是自然形成的图案样式的连续性。而以上特征,以《行走的墨线》(Ink Lines in Motion)为代表,可以说,与2013年以后的创作存在关联。艺术家将作品画面以极为简洁、纯粹、极端化的线条作为对象,无穷尽的在整个作品空间中铺张开来,构建其固有的形态。
本次展览的作品是艺术家从2020年至2022年以来创作的《均值》系列。“均值”在英文通常被译为‘Average, Mean’。其中,‘Mean’在汉语环境下意味着“中庸”之意。中庸,即作为道德理论中不存在“过”与“不足”的行为准则[ 引用来自中国的孔伋,以及来自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与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推动着艺术家找到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意图。作品题目以及艺术家所表达的“均值”,并非通过确定两个极端,以两个极端值中截取正中心作为中间值,即“均值”,而是站在“善性”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并选择该如何采取下一步行为,而融入在作品中的艺术家思想与中庸之道一脉相通。
艺术家通过不断拉动墨绳的方式填充整个平面空间完成其系列作品——《均值》。艺术家选择采用中国传统木匠所使用的墨斗,细绳穿过墨仓,浸满墨汁,拉动墨绳在帆布上弹开留下一痕墨迹,反复再反复,直到完成整幅作品。可以说《均值》是艺术家从2013年到2019年创作的系列作品《行走的墨线(Ink Lines in Motion)》的延续作品。
艺术家采用中国传统宣纸或将帆布固定在木框上,通过拉动在墨仓中浸满墨汁的绳,打在画布表面上留下“线痕”。在整体画面上留下来的每一根细线,两两之间,间隔精确一致。艺术家重复打线的过程,永不停歇,直到满意为止。“重叠的线”是只属于顾小平一人的抽象实验的结果。由反复重叠的线构成的画面,其结构经历了艺术家缜密地规划。最终呈现在画面上的是艺术家精神功力的结果,与此同时在画面中所反映的是高度肉体劳动的结晶。宣纸与帆布表面不再呈现其原有的材料质地。原本材料的特征与反复纵横交错的线痕融为一体,将整个画面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样貌形态。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画面上形成的龟裂,非墨斗的墨痕,而是纸与布的质地、墨绳的物性以及颜料的质感,自然坐落在画面上所形成龟裂。通过在施工现场作业中常见的工具、材料、行为,艺术家顾小平持续创作着属于自我本身的画面。作品中所呈现在观众眼中的独特物性、人为龟裂,为艺术家“不停拉扯与填充”的独特行为,增加了深度。
从小方块(如果不仔细观察屏幕,可能不会注意到)中清除痕迹(分离它?模糊它?),并无限次地用颜料填充它的位置,使得整个屏幕成为具有不同韵律的格子聚集的总和。单色作品由连续、重复即单调又辛苦的过程,获得了无限的时间性与普遍性。创作技法,是独特的,而艺术家为此承受的痛苦,也是唯一的。持续反复一个行为,而其反复一个行为的过程,即修炼,继承了古代文人化“修心”与“炼体”的传统。最后我想说,艺术家对作品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完成“作品”这一结果本身,而是呈现并传达其作品的创造过程。
他的作品强调了重复的重要性,利用媒介的质感,根据严格的规则重复相同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仿佛在画布和纸张的龟裂中穿透本质。艺术家通过龟裂特有的风格与深度的置换的同时,构建出作品中治愈空间,并期望像通过这样的方式创造龟裂,使一切都处于和谐的状态。在“人为”与“自然”中寻找平衡,追求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价值所反映的便是道家的伦理。在该层面上,自然材料所制成的宣纸和帆布是表现自然朴素和纯粹造型美最为恰当的材料。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为理论根据的“物我一体”,极为有效地向正在欣赏其作品的观众传达了艺术家的自我信念。

主导了20世纪初期抽象画运动的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 1878-1935)与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他们都出身于苏联。彼埃·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出身于荷兰。以在该时期作为核心的巴黎作为中心,他们都来自联邦国。然而对他们而言眼前的现实,是不尽人意的,是须要克服的对象。对更好的世界的渴望,从而对乌托邦的渴望归结为抹去现实的抽象画。随后有弗拉基米尔·塔特林(Vladimir Evgrafovich Tatlin)坚定地相信着俄罗斯建构主义者的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现实中带来乌托邦,却未能想到艺术为了建设现实中的乌托邦而抛弃了本我。最后以梦想完全破碎为终点,乌托邦将被世人认为是一个永远不可存在的事物。
由乌托邦的缺席而被重新塑造的抽象艺术形式,可以将顾小平的图案样式(pattern)与1980年的‘Pattern & Decoration’、1980年的‘Neo-Geo’[ 出现于1980年美国纽约的艺术现象,是作为80年代后叶模拟主义(Simulationism)的中心概念之一的“新几何学概念主义(Neo-Geometric Conceptualism)”的缩写。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在文章‘Art in America’(1986, 6)中,讨论了人们对‘Neo-Geo’更倾向于称它为“模拟艺术”的现象,同时‘Neo-Geo’该名词正式被使用。]等为具体样例看作是“抽象艺术”。而该判断的依据为,上述所提及的艺术形式与最早的“抽象艺术”共享着“形式”、“形态”以及“构成方式”。图案形式与装饰类艺术家米里亚姆·夏皮罗(Miriam Shapiro)的作品中,花卉图案的均匀重复,成为构成整体画面的元素。彼得·哈雷(Peter Halley)的‘Neo-Geo’作品,遵循了几何学构造——抽象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形式。但是他们与现代抽象艺术不同,他们以自我本身为存在依据,扎根于整个世界中。尽管如此,他们脱离了目标——“新样式的发明”,脱离了以‘Modernity’为中心的现代抽象艺术。他们并没有提出抽象形式,而是延续、回顾原有的形式。如果说,他们具有艺术史层面上的意义,那么其意义将不在于提出新的展望,而是更多在于激励人们构成对前人视野的反思。

回到艺术家顾小平,采取西方非定形艺术形式,运用极具东方美学的技法,将以中国式的母国主义为基底,使用兼具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工具,绘制人们所熟悉的民俗性、文人化符号——“线”。由最初的宣纸扩张到帆布布面,基于以上几点对艺术家作品的分析,可以说艺术家顾小平是始终如一地探究东方精神与传统的艺术家,同时也能够被评价为“定义中国式新造型主义抽象画”的艺术家。在“理想‘家’(House of Utopianism)”[ 理想“家”(House of Utopianism):抽象艺术——渴望乌托邦的视觉图像(Abstract art, an iconographic depiction of aspirations for Utopia), 白盒子艺术馆, 北京, 中国(Whitebox Art Center, Beijing, China), 2022.09.23 - 11.26.]展览中,本人所认为的20世纪最具意义的发明品之一的“抽象艺术”,即对艺术领域中的抽象艺术概念化后形成的词,将抽象艺术与乌托邦紧紧相接在一起。而由此延伸,本人将“现中国抽象艺术家”命名为“中国-前卫乌托邦主义者(Chinese-Avantgarde Utopians)”。作为本次举办个人展的艺术家的同时,又作为中国-前卫乌托邦主义者(Chinese-Avantgarde Utopians)群体之一,艺术家顾小平更多是以通过自身技法来达到“追求属于自我境界为目的”的艺术家。

艺术家顾小平(GU Xiaoping)采取了西方非定形的艺术形式,并运用极具东方美学的技法,将以中国式的母国主义为基底,使用同时兼具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工具,绘制出人们所熟悉的民俗性、文人化符号——“线”。由最初的宣纸扩张到帆布布面,可以说艺术家顾小平是始终如一地探究东方精神与传统的艺术家,同时也能够被评价为“定义中国式新造型主义抽象画”的艺术家。在“理想‘家’(House of Utopianism)” 展览中,本人所认为的20世纪最具意义的发明品之一的“抽象艺术”,即对艺术领域中的抽象艺术概念化后形成的词,将抽象艺术与乌托邦紧紧相接在一起。而由此延伸,本人将“现中国抽象艺术家”命名为“中国-前卫乌托邦主义者(Chinese-Avantgarde Utopians)”。作为本次举办个人展的艺术家的同时,又作为中国-前卫乌托邦主义者(Chinese-Avantgarde Utopians)群体之一,艺术家顾小平更多是以通过自身技法来达到“追求属于自我境界为目的”的艺术家。

艺术家:

展览现场




作品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