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良鸿

  • 简介
  • 文本
1962   生于上海
1989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990   移居美国纽约
2006   现生活 创作于北京  自由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1 “非常道.冯良鸿抽象绘画展” 白盒子艺术馆 (北京)
2009 “冯良鸿作品” 圣西-雷夫画廊   (纽约,美国)
2007   TRA画廊       (北京)
1997 “超越书法与涂鸦-良鸿近作”  456画廊 (纽约,美国)

主要联展
2010 ”主观的真实”  艺美画廊   北京
2010 ”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   国家会议中心  (北京)
2010 ”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北京
2010 ”芝加哥当代艺术博览会”     (芝加哥,美国)
2010 ”SOFA 纽约艺术博览会”      (纽约,美国)
2010 ”春分”        元典美术馆    北京
2009   艺术-中国  环铁美术馆  北京
2009   迈阿蜜当代艺术博览会      (迈阿密, 美国)   
2009 “中国60周年当代艺术邀请展”  北京饭店画廊  北京 
2009 “中庸的视觉实践”  东廊-北京
2009   巴塞尔当代艺术博览会  (巴塞尔,瑞士)
2009   芝加哥艺术博览会  (芝加哥,美国)
2008  “从纽约到北京”   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08  “穿越”      水木当代艺术空间  (北京)
2008 “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  雍和美术馆  (北京)
2007  “U.S. and us”  TRA画廊  (北京)
1998  “全球根:中国艺术家在美国”  普杜大学  (印地安那,美国)
1998 “亚洲当代艺术在美国”  摩斯彭特艺术馆  (纽约,美国)
1995 “艺术6人展” 林肯艺术中心库克画廊   (纽约,美国)
1995 “Pier Show 2”   布鲁克林  (纽约,美国)
1992 “18届艺术年展”   Clark画廊  (内华达州,美国)
1991   西部艺术家联展  斯帝文兄弟画廊  (内华达州,美国)
1989 “89中国前卫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1986 “绘画三人联展”  清华大学    (北京)
1985  “抽象艺术六人展”  复旦大学  (上海)

作为60后艺术家的冯良鸿,八十年代初便开始了抽象绘画创作。1990年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移居美国纽约,直到2006年回国。在纽约居住期间的经历和见识的增长,使得冯对抽象艺术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如消解东西方艺术二元对立的观点,放弃对图像符号的执着,追逐心灵的自由冥想,符号的挪用与消解等。但对于绘画“纯粹性”的追求始终不变。

 

纽约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策源地。在纽约的所见所闻帮助冯良鸿建立了对现代艺术史更为深刻的认识,“抽象表现主义的规模,波普艺术对生活的反馈,极简艺术摆脱个人情感宣泄,观念艺术对艺术本质的追问等等,都对我产生了不同影响。”冯说道。这些认识逐渐转化为一套适用于自身的完整绘画逻辑,能够在时代背景之下准确的找出个人切入点去进行创作。

 

绘画,尤其是非具象绘画可以看作是一种参照的载体,就像通过一面镜子来观看到自己。冯良鸿的作品中包含着一种东西文化的相互对照。观众在陌生的作品中最先感知到的一定是与自身文化属性不同的部分,多年养成的观看习惯会不由得察觉来自于地域之外的异样。当反复观看并试图去对他作品中的图案和样式进行分类的时候,总会产生一些错位感和困惑,似乎并不能简单地用地域风格去进行定义。冯良鸿有意识的摆脱这些既定风格流派定义规范带来的束缚,把“绘画”本身看作是一个观念而持续推进。

 

画面所展现出的舒适的色彩搭配能够最先吸引住观众的目光。看似杂乱的表面之下或有意或无意的留下了诸多艺术家创作时的痕迹:从四边向中间渐变的颜色可以想象出画面被反复泼洒、剐蹭,层层覆盖。画面鲜明的颜色对比度说明层次的叠加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而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艺术家对于局部颜色细节精细的调试。抛弃通常作为媒介存在,颜色在冯良鸿的绘画中成为主题。层次,顺序,叠加,厚度都在表现秩序与时间的概念。

 

杜尚和约翰·凯奇的艺术观念使冯良鸿开始思考“禅”。“禅”是不可言说的,是超语言逻辑的,是一种修行,参禅靠“悟”。许多现当代艺术家(例如黄永砯、徐冰)都把“禅”的概念隐含在作品背后,支撑其精神内核。绘画的抽象性恰好也是超语言的,观众对于画面的视觉感知相对于语言也具有排他性。同样具有的这种对语言的不兼容性使艺术家思考“禅”和视觉表达之间的联系。总之,这也为探索极简主义之后抽象艺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另一重思维空间。